——寫在澳門筆會受勳時刻

月前,澳門筆會獲頒二〇一七年度文化功績勳章,我代表筆會領受褒獎,深感榮幸。這枚勳章,充分體現了特區政府對澳門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,反映了廣大市民對城市文化發展的熱切期待。由於這是特區政府成立十八年以來,第一次奬掖一個作家組織,更加突顯一種對於「城市靈魂工程」的觀照,一種對於澳門文學的尊重、珍視和愛護。

歷史的經驗表明,文學是涵養和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,是民族文化、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繼往開來、源源不絕的動力。以「求眞、向善、尙美」為創作指歸的澳門文學,在「和而不同」、「不同而和」的藝術風格中,推出一批又一批真摯、高雅、優美的文學作品,營造了濃郁的文學生活氛圍,潛移默化地推助著民族情感的凝聚、家國情懷的振奮、個人情操的澡雪和砥礪。就此而言,榮譽不僅屬於澳門筆會,也屬於筆耕不輟的所有寫作人。如是,我越發感到這枚勳章的沈甸甸的份量。

我從代理行政長官陳海帆司長手上領受「文化功績勳章」的時間,是二〇一八年一月十九日下午四點十二分二十六秒。這對澳門筆會和澳門文學來說,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重要時刻,我特別看了一下手錶。在這時刻,我首先想到一句話:「美,應該是對稱的。」

怎麼講?請看「文化功績勳章」這幾個字,包含兩個概念,一是「文化功績」,一是「勳章」,並列起來,其份量應是均等的。那麼,澳門筆會創造的「文化功績」,有多少?這枚「勳章」所顯示的榮譽,有多重?兩者之間平衡不平衡?對稱不對稱?這值得我們每一位澳門筆會成員來思考。我想,這種關係就好像數學公式,其等號兩邊的數字和文字所顯示的數量,應該是相等的,這時候這個公式才呈現一種對稱的美。

三十年來,澳門筆會在老中青三代作家共同努力下,把「澳門文學形象」基本樹立起來了,各種文學體裁都有可觀的成果在。但是,這裡面還有一個內容,就是社會(包括會外作家)對筆會的深摯關愛和巨大支持,如果把這種關愛和支持抽離出來,就顯得我們的「功績」與「榮譽」不那麼對稱了。所以我們要保持內心的謙卑、冷靜的心態,不斷自省的意識,永遠懷著一顆感恩之心,面對養育我們生長的土地,激勵我們奮發的人民。

換一個角度說,從二〇一八年一月十九日下午四點十二分二十六秒那一刻起,澳門筆會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跑線上。過去的榮譽都已經過去了,我們面對的是未來。面向未來,同樣有一個「功績」與「榮譽」對稱的問題需要思考。比如,在這個精神貶值的時代,我們如何關注人類的命運和人類的精神?文學界不是有句流行的笑話嗎?說是現在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多。那麼,我們有沒有面對它的勇氣,有沒有改變這一事實的責任心?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,能不能成為這種勇氣和責任心的有力支撐?我們的敘事和抒情,能不能全面突破生活的簡單「還原」或「複製」,讓文學書寫真正成為偉大現實的靈動性重構,從而呈現更豐富的歷史空間感、文化厚重感、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?一句話,我們能不能用自己的筆和紙證明:這世上確有比賺錢更為重要的事業?

先哲有雲:「外內表裡,自相副稱。」讓我們將褒奬和鼓勵,轉化為責任和擔當,以家國情懷立為人處世之「心」,以審美精神樹澳門文學之「象」,為打造澳門人的靈魂高地,為創作更好、更多、更精彩的文學作品努力奮鬥!我相信,在未來的日子裡,澳門筆會將創造出更多的「業績」,以與更大的「榮譽」相互對稱。

2018-2-21 | 澳門日報 | 鏡海